赵宏生 青岛高考状元入读中大实现学术研究梦想
赵宏生(Joseph)于中大修毕城市研究本科后,获奖学金到剑桥大学深造。
来自青岛的赵宏生Joseph(18晨兴城市研究),当年以内地高考文科状元身份获中大取录。经社会科学大类收生入学的他,很快便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城市研究,课程不但提升了他的分析力、批判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获中大教授的鼓励,还促使他到剑桥大学继续深造有关课程,计划今年毕业后从事教育或研究工作。回望追梦的路,Joseph指中大的全人教育以及教授对学生的关怀,对其个人成长和发展有深远影响,让他了解自己的潜能,有勇气和能力去探索世界。
Joseph来港读书前在青岛生活,他指当时北方兴起「港校热」,「当年有几位中学师兄回校分享到香港留学的经验,其中一位是中大法律系学生,令我向往中大的学术自由、国际化、书院文化等。」结果他在2014年高考获青岛文科第一名,被中大以全额奖学金取录。
为实践城市研究可持续发展理念,Joseph(左一)和同学们于晨兴书院搭建绿色天台。
获资助逾120万港元 全靠百折不挠
Joseph入读中大首年,首先体验社会科学不同的科目,才决定修读较冷门的城市研究,「这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我的毕业论文是探讨城市露宿者,这并非单纯是经济学问题,也关乎社会学、人类学等,而且跟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有莫大关连。其后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当研究助理实习生,涉及屋宇装备、测量学等,加深我对研究城市发展的兴趣。」中大毕业后Joseph获奖学金到剑桥大学留学,修读规划发展与城市更新哲学硕士,现为土地经济系和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候选人,研究兴趣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城乡人口流动等。2019年他更创立了剑桥中国移民研讨小组,促进各地学者交流合作。
Joseph大学以来累积申请研究基金、获不同资助总额逾120万港元,除了因学业成绩优秀,还有建基于不少失败的例子,「每申请10次资助,大约有1次成功,所以必须抱着不屈不挠的心态,建议先定下申请策略,更有利持续地申请资助。中大的学业资助资源很丰富,我入学初期已找到明确的职业规划路线,就是朝着学术研究目标发展,积极申请奖学金和研究基金是为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难忘Sir James Mirrlees鼓励遗憾未能在剑桥再遇
提到在中大求学时的难忘人物,Joseph首推晨兴书院前院长Sir James Mirrlees,「他是剑桥大学校友,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对学生没架子。初时我对申请到剑桥大学读书没有信心,他除了分享他的宝贵建议,一句『Joseph, see you at Cambridge!』成为鼓励。可惜,这句话终未能实现,因他于2018年中去世。」
Joseph在剑桥大学修毕硕士课程,获颁授学位。
此外,Joseph现时仍跟几位中大教授保持紧密联系,包括城市研究课程主任伍美琴教授和副课程主任田恒德教授,他盛赞两位教授和蔼可亲,无论遇上学业或生活问题也可以向他们倾诉,寻求建议。
Joseph难忘多位晨兴书院教授,包括现任舍监何素楠教授(右)
书院制度差别大 中大灵活资源也平均
中大是全港唯一一所设有书院制度的大学,剑桥大学也设有31间书院,Joseph分析两者之间的分别,「中大9间书院虽然各有特色和文化,但学生可参加跨书院活动,各书院所获得的资源较平均,书院间协调也灵活。反观剑桥大学的书院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各书院的资源差别较大,书院间欠缺协调,例如各书院的图书馆并不互通。」
Joseph当年选择晨兴书院,是被其通识课程《当今困境及其历史背景》所吸引,课堂上的讨论提升了他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及批判思考。他是大学晨跑社的成员并于三年级担任社长,大学期间坚持晨跑四年,同学们齐心热血训练也让他留下难忘回忆。此外,他爱到i-LOUNGE参加文化交流及体验活动,有机会接触不同文化,以及认识来自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朋友,拓阔视野。
Joseph(左三)与博士课程同学出席高桌晚宴。
访问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期.中大校友事务处 2022
网上阅读《中大校友》6月号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206
揭页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