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過往一年,各行各業飽受疫情影響,城市失去遊客,店舖停業,經濟受挫,經營環境雪上加霜。不過關關難過關關過,香港人靈活求變,及時轉身,戰戰兢兢地尋找新出路。今期《中大校友》邀請了受本次疫情打擊最大的行業共五位校友,屢述他們的經歷。她們憑着嶄新策略,扭轉局勢,成功帶領公司適應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迎來「疫」轉勝。

銷情因疫情持續而改變 一田黃思麗保持正向思維


黃思麗說香港人很怕悶,百貨業在細微地方為顧客帶來一些驚喜,希望能帶動生意上升。

香港人出名轉數快,不過反應如何快,也不及疫情變化快。一田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思麗(92 崇基工管)說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承受了莫大壓力,不過零售業市場向來都是千變萬化,所以她要保持正面態度,理性分析情況並迅速作出反應,最重要別只顧短線利益,才能好好把握機遇,渡過難關。

去年年底政府統計處公布,9 月零售業總銷貨值( 臨時估計) 按年下跌12.9% 至261 億元,比市場預期下跌12.3% 還要差,合計已連跌20 個月。香港零售管理協會預計零售商會陸續裁員減低成本,或再有逾千人加入失業大軍,令人感到憂心。黃思麗表示對於一田來說,影響好壞參半,「受惠於堂食禁令及WFH 潮流,令港人愛留家煮食,超市於日常必需品及煮食相關產品錄得不錯的升幅;但百貨業如衣服鞋履、化妝品、文具、旅行用品等均較以往差,一些依賴遊客的貨品,損失更見慘重,猶幸一田以本地客為主,店鋪也設在民生區域,相對上生意跌幅不算太嚴重。」

想顧客所想 推不同產品

話雖如此,疫情來得如此急,百貨要轉身也有一定難度,「一直以來,零售市場變化也是相當快,不過以前是輕調整,現時卻是懸崖式下跌。旅行喼是最明顯例子,以往可能只是某種材料或顏色不受歡迎,可以因應市場反應慢慢作出調節,但疫情令到旅行喼跌至接近零需求。疫情初期大家也難以預估要捱多久,很多行家也本着疫情可能就快完結的心態,猶疑不決而遲了下決定;即使像我們很快下了決定,例如放置旅行喼的貨架,即時換上其他貨品替代,但始終要花一點功夫及時間。」

不過疫情的最大考驗陸續而來,黃校友表示,「例如每年開學前買書包是件大事,但怎也估計不到去年開學時間可以變得如此短暫,我們也即時要搜羅在家學習的玩具,以及不同電腦配件如視像鏡頭、咪高峰、iPad 套等,來迎合在家學習的潮流。另一方面,煮食用具雖然受歡迎,但瓦煲只會買一個,於是要推銷煮食用具,要花更多心思,例如煮牛扒要多買一支食物探熱針;又或氣炸鍋食物太熱氣,會否有更健康的廚具選擇;甚至天婦羅及韓燒等,能否在家也有工具幫忙,採購同事要因應潮流,不停搜羅合適的選擇,令生意可以由好差變得不太差,這些都是要靠同事努力嘗試,才能迅速回應市況。」

注重體驗多於銷量

不少零售商在疫情下加大網購投資,黃思麗卻反其道而行,開新店及將屯門店升級翻新,她強調購物的享受及體驗,不會因網購而消失,「行街始終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一田超市鮮貨及凍貨選擇多及質素優勝,並不是網上幾句簡短描述就可以具體道出,有要求的客人會前來體驗,摸過上手才會購買的。當然疫情期間網購銷情確有上升,但我們特別提供到店取貨服務,希望他們前來取貨時看過貨品後才購買,如果不滿意可以即時取消訂單,我們覺得網購的最終目的不是提升生意量,而是消費體驗的一部分,最重要是考慮客人需要。」

對於大學所學,黃校友說差不多每日也用到商學院教授的技巧及知識,但她重視的是通識所學,「其實很難具體說從通識學到什麼,但潛移默化教曉我們做人不要只計較眼前利益,有責任為社會做點好事。疫情初期口罩及日用品成搶購目標,當時我們的同事花費了不少時間確保有足夠供應,而且維持原有價格,不容許出現『空架』,盡一點綿力減低社會上的焦慮,這樣做其實對生意未必有直接得益,但在困難時期與港人共渡時艱,比短期利潤更重要。」

疫情下力谷網上營銷 Soul Marketing徐靄妍接通各大平台

九年前談網上購物,大部分人會覺得香港是彈丸之地,踏出家門就有便利店、商場及超市,有什麼東西需要上網購買?徐靄妍(04 崇基中國語言及文學 / 20 研究院行政人員工管)就在那個時候成立凌市場策略集團有限公司(Soul MarketingGroup Limited),專注於電商服務,徐校友說看中的,是電子商貿的一片藍海。

疫情喚醒大小機構轉型


徐靄妍(右)說近來社交媒體出現「移民潮」,多了網友選擇Signal、MeWe等新平台,是其他提供即時資訊的通訊平台。

踏入徐靄妍(Sally)位於九龍灣的辦公室,她笑說可能是最後一次在這裡接受訪問,「生意增加,決定租用更大的地方,招聘更多人手幫忙,正構思設立攝影棚,方便開展更多直播帶貨的營銷服務。」Sally 表示,過去一年新冠危機加速「去全球化」趨勢,不論大小品牌均自覺需要急速轉型,「創業初期致電給客人,跟他們說要轉型網購,多數也沒有反應。疫情可說令不少公司重新定位,現時要思考的不再是做與不做的問題,而是應該如何做。有些大品牌以往一直依賴遊客光顧,疫情下旅遊停擺,要開發跨境電商;而小品牌亦深明現時是互聯網主導的世界,要掙扎求存必先要發展網購,因此去年各行各業不論規模,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找我們幫忙,希望急速轉型。」


徐校友(右三)表示,公司員工是年輕人,大家都投入互聯網的運作。

企業在疫情期間才決定轉型,會否來得太遲?徐靄妍認為遲做好過不做,「求變永遠是最好的,現今科技世代,已非昔日同行如敵國的形勢,正如酒店的競爭對手並非另一間酒店,而是Airbnb,搶的士生意的也非同業而是Uber,面對這些在新概念及新緯度下誕生的隱藏敵人(unseenenemy),如果再不及時轉型,必然會被淘汰。」Sally 直言現時已有HKTVmall、淘寶天貓等平台,並形成一個生態圈,對比十年前連平台也未出現,目前轉戰網上已容易得多,「企業最重要是了解競爭對手,以及行業在網上的生態鏈,然後選對平台合作,當然產品要具備自帶傳播的能力,才算得上是最好的營銷。」

線上線下互補

徐校友強調,並非一味集中在線上就是好事,「正如馬雲早年也推動盒馬鮮生(於店中選擇食品後,透過物流送到家中)這個新零售模式,注重線上線下相互結合,線下實體店提供的是體驗式消費,顧客先到店內體驗後才在網上消費,但有時是線上帶動線下的,例如試過幫電器品牌於網上推廣7公升光波爐,短時間內售出幾千件,結果不少客人後來再到分店購買11 公升光波爐,因為7 公升的光波爐放不下整隻雞,可見網上營銷不是單向的,要完善線上及線下兩方面才可以。」

疫情帶來的轉變,不止於生意上,Sally 說招聘策略也有所調整,「去年很多行業受疫情影響,失業情況嚴重,公司最近聘請了兩位飛機師,亦有員工是來自活動策劃公司的,雖然他們沒有營銷經驗,但互聯網世界日日在變,昨天的經驗今天已不適用,我反而看重應徵者的性格,肯不停學習新事物,不被既定框框束縛才最實際,希望可以盡點綿力,協助部分失業人士轉型。」

為港人繼續提供旅遊資訊  Expedia 劉玉婷重視安心旅行


劉玉婷2019 年到俄羅斯旅行,她希望可以再次環遊世界。

過去一年,旅遊二字在我們的生活字典遽然消失,但我們的腦海仍然惦記外遊的樂趣。Expedia 網上旅遊平台市場洞察經理劉玉婷(10 聯合工管)認為即使刻下無法旅行,也必須明白旅客想要的是什麼,並按照他們的需要和顧慮,提供相應的資訊和服務,期待有日疫情真的好轉,大家可以再次啟程。

疫情伊始,劉玉婷(Rebecca)說這段時間忙到團團轉,「一方面收到很多取消旅遊預約要求,熱線同事飽受壓力,每天有大量客人致電熱線,詢問退款事宜。另一方面,也有人依然計劃出發旅行,但不同國家的出入境限制每天也在轉變,我們要在網站不停更新,或是以彈出式視窗顯示直接連結到各國衞生部門,方便旅客查閱最新入境條例,基本上去年二、三月都在忙着照顧客人需要,完全沒有機會停下來。」

留港Staycation 成潮流

到了四月,查詢開始緩和下來,劉校友說這時候可以讓公司重新思考定位,「疫情正好令公司停下來,有更多時間專注於革新,做一些對顧客有意義的事。我們留意本地酒店遊(staycation)成為潮流,於是推出不同主題的本地遊活動,也在社交媒體發放本地遊的吃喝玩樂資訊,例如情人節推出酒店住宿套餐,反應十分熱烈。另一方面,我們也重新整理網頁,例如新增篩選功能,讓客人可輕易揀選有提供『免費取消』及『無更改費用』選項的酒店及機票,並且將取消預約的功能簡化,盡量按一、兩個掣就能完成,客人日後也可以輕鬆取消行程。」

早前Expedia 發表的《2021 年旅遊趨勢報告》,2020 年最高搜尋量的旅遊目的地,首位是東京、其次為大阪及曼谷;而第四名則是香港,反映外遊態度較為保守,而部分港人或預期今年仍要留港Staycation。報告亦反映逾半(53%)港人計劃下次旅行時會重視清潔及安全;而4 星級酒店的預訂,由2019 年的4 成半,到2020 年增加至近6 成,代表旅客對清潔和衞生標準有更高要求。劉玉婷表示因應報告結果,已作出相應調整,「除了加強提供本地遊的資訊,所有酒店夥伴已經加強清潔措施,增加非接觸式登記入住、社交距離限制,以及其他住宿安全指示等,令港人預訂酒店時可以更安心。」

不過對於平均每年旅行三至四次的港人來說,無處可去的確很難捱,劉玉婷說推出一個名為『足不出戶嘆世界』網上平台,免費於網上虛擬參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自然景點、考古建築等等,讓香港人可以暫時放下壓力,用眼睛去旅行。在疫境下繼續保持靈活變通,是在商學院所學到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當年參與過的小組專題報告及商業論證比賽,要在極有限的資源下迎接種種挑戰,也要以數據作為思維方向,透過反覆測試不同種類客人的消費行為,從中找到如何能便利大部分顧客的構思,也許正是這些訓練,磨練了我的創新能力及與團隊合作的能力,從而能面對疫情下突如其來的各種商業挑戰。」

劉校友知道大家靜待疫情完結後會即刻環遊世界,所以公司做定所有準備工作,「去年12 月公布與新加坡達成旅遊氣泡之前,公司已積極與當地酒店連繫,商議好所有優惠價格及獎賞計劃,雖然最後落空,旅遊氣泡需要延期落實再啟動。」她預計有小朋友及長者的家庭客,衞生要求較高,即使疫後放寬旅行規限,短期內也難以成行,「單身旅客或情侶可能是疫後最早出發旅行的客人,甚至知道疫情完結的那一刻就會決定出發,所以要盡量縮短預訂日期與到埗日期之間的差距,最重要是保持靈活性。」

反應快即時求變 福苑盧靄寧引領中式酒樓轉型


盧靄寧成功建立新品牌,提供外賣與即食餐,發展了中式酒樓以外的業務,成功橫向擴展業務。

過去一年,大家想「有啖好食」也很困難!不斷加強的防疫措施,餐廳每枱堂食人數由六變四再變二,禁止堂食時間由十點提早到八點再改至六點,作為中式酒樓集團福苑集團的執行董事,盧靄寧(19 研究院行政工管)說集團首當其衝,唯有即時作出應變適應新常態,她更強調因為今次契機,令一向傳統的中式餐飲業重新反思,是否需要轉型來迎戰新時代。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今年1 月時估計,全港有3,000 間食肆瀕臨結業邊緣,如果政府不放寬禁堂食措施,將有3萬名員工飯碗不保,盧校友說數字一點也不誇張,「年初政府公布飲食業最新失業率高達14.7%,本地飲食業從業員約有20 萬人,以此推算,情況嚴峻。」她觀察到快餐及小食店受較少影響,但對中式酒樓的打擊卻很大,「首先酒樓是勞動力密集行業,需要大量人手,人力成本高;其次不少生意來自團年、冬至等節日聚餐,堂食禁令對營業額影響很大。」

福苑集團旗下擁有五個品牌,但清一色是中式酒樓,盧校友表示猶幸分店均設在民生區,收入均來自街坊,相比主力經營商務宴會及婚宴的酒樓,影響已較少,「不過疫情爆發初期,出現『打邊爐群組』,我們即時叫停所有火鍋,然後變陣做外賣;加上汲取之前SARS 經驗,我們很快決定店面要全面消毒,還添置新款包裝機,不經人手以最衞生方式包裝外賣,加強顧客信心。」

黃金叉燒打響名堂

不過盧靄寧坦言,起初沒有估計到要拖這麼久,當疫情歷經一年也未見轉機,集團只好設法開源及節流,「節流方面,難免要減省小部分人手,亦要想辦法開源,集團一直設有中央廚房,用來負責製作食品供分店使用,我們見到很多港人愛留家煮食,心念一動就想不如製作即食產品,供顧客在網上或門市購買回家加熱即食,成功發展出酒樓以外的新業務。」盧校友說眼見有同業自行營運網購平台,她卻堅持與第三方合作,「中式酒樓向來很傳統,以往較少跟其他人合作,今次疫情也像催化劑,讓酒樓作新嘗試。事實上,要一手包辦所有物流及市場推廣工作很難,倒不如交予其他人幫忙,自己就可專注於產品質素。」結果也證明決定正確,其中一款「黃金叉燒」(叉燒中央藏有鹹蛋黃)成熱賣產品,是飲食雜誌的報導熱點,打響名堂。


「黃金叉燒」將鹹蛋黃釀入叉燒內,工序繁複。盧校友說花了數個月時間測試,找合適梅頭肉和鹹蛋黃才成功,令叉燒氣炸後不會過乾,保留鹹蛋黃油香。

帶領公司走出疫情的這段期間,盧靄寧不忘與其他EMBA 同學聯絡,「我一向只對餐飲業在行,經營即食產品涉及大量零售及顧客關係管理(CRM)的知識,幸好得到從事零售和電子商貿的同學幫忙。另外藉今次契機,也與從事飲食業的同學緊密連繫,商討未來行業路向,畢竟香港的餐飲業發展仍然滯後,鄰近地區包括內地在科技應用、商業模式及人才培訓方面,已有較新的發展,甚至衍生出雲端廚房、共享廚房的嶄新慨念,因此需要認識更多新商業模式,才能提升競爭力。」

配合本地顧客需要 adidas 鄧詠霜為產品重新定位


鄧詠霜認為宏觀消費環境在轉變時,如果不與時並進適應不斷變改的消費行為,就難以繼續生存下去。

疫情下部分市民WFH,有不少時間宅在家,有人會在家中做運動,亦有人出走郊外行山,理應對運動產品有很大需求。不過adidas高級零售總監鄧詠霜(20研究院行政工管)卻說以往品牌策略集中於遊客生意,一下子要調整經營模式重拾本地客需要,殊不容易,但眼見同行以為疫情快將過去而拒絕求變,她就堅持適應不斷變改的消費行為才是出路,商業始終需要與時並進,才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以往行經adidas 店鋪,必會看到外牆掛滿流行歌手穿着全套運動服的宣傳海報,鄧詠霜(Theresa)笑說最近已全換上足球員碧咸及美斯的海報,「以往主力做遊客生意,遊客尤其是內地顧客,均喜歡生活時尚(lifestyle)款式,當然要用明星效應來吸引他們;疫情封關後遊客來不了,顧客變成本地客,他們追求的不是外表款式,而是產品的性能(performance), 所以整個市場策略也轉變了。」

要轉換的不單是市場策略,產品及推廣方式也要急速改變,鄧校友說香港人最實際,「疫情令港人關注健康,的確多了人行山、跑步及留家做瑜伽,而且愈買愈精明,行山鞋是行泥地還是濕地,運動褲也要選專為瑜伽而設的yoga pants,普通的訓練服已不能滿足需求,連跑鞋也不因應用家的跑步哩數、時數及密度,上架產品要全部作出調整;而且以往推廣多為買滿某個金額,送一套旅行套裝之類,對於本地客可說是零吸引力,他們要求的是即時折扣,於是推廣方式要以折扣先行,可以說整個思維模式180 度大轉變。」

港人腳部較內地人大

她坦言有些同行依然照舊有方式入貨,結果貨品滯銷要以大折扣促銷,形成惡性循環,「與其盼望疫情有日會好轉,我跟同事說倒不如假設它不會好起來,你見到市場預料今年遊客最多只有以往三成,真正回到前年水平,相信要等兩三年,我時常說重覆做同一件事,必定沒有好結果,正如讀EMBA 時教授時常說,當出現任何明顯的消費行為時,就必須調整策略。」

最厲害的是這些轉變僅在數個月內發生,鄧詠霜卻樂觀地表示,重新認識本地市場也是好事,「可能以往真的太側重遊客,疫情是一個契機讓我們重新思考,而且本地客的消費能力其實不弱,只是對產品的要求更高。幸好這是個數據年代,我與同事不停監察消費數據的變化,從而調整產品策略,有趣的是除了港人顏色上偏好黑白灰外,他們的腳部尺碼比內地人稍大,如果不是今次疫情,也未必會有此發現。」

店員配置mobile POS 系統

不難想像的是疫情下網上銷售份額急增,但鄧校友卻認為並非單單注重網購就能成事,「現時強調的是全渠道銷售(omni channel),始終需要線上線下兩方面結合,例如網上購物時我們提供click and collect 選項,讓客人來到店鋪取貨,店員就可以提供更多專業意見,向客人介紹更多適合個人需要的產品。」

疫情天天在變,鄧詠霜說唯有積極變陣迎戰,例如以往開店集中於遊客區,日後要多考慮住宅區;又例如未能舉辦跑步活動,於是改成用手機app 記載個人跑步哩數,然後直接換領獎品等,「生意好時忙,生意不好時更忙,每樣事情更要多做一步,我們考慮為店員配置mobile POS 系統,讓客人在店內選購後,毋須到櫃位排隊,即時向身旁的店員付款就可離開,減少在店內逗留時間,基本上每個細節也考慮周詳,才能應付疫情的新常態。」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五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1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3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103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