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新任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
致力培育21世纪医学人才
赵伟仁(94崇基内外全科医学/09研究院医学博士)是新任中大医学院院长,任期由2024年2月1日起开始。自小立志从医的他,一直觉得帮助别人是美事,加上热爱科学及科幻电影,所以致力将科研运用于医学之上,并于2020年成立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履新成为院长后,他认为科技固然能帮助医生断症,但始终欠缺温度,因此医学院要培训未来医科领袖,须兼备沟通及抗逆能力,以人为本才是学医助人的初心。
赵伟仁校友在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接受访问,介绍中大医学院未来发展方向。
问:作为国画大师,绘画对于你的人生及工作有什么启发?
答:我14岁开始随赵少昂教授学习岭南派国画,最初确实由妈妈开始,她看过赵少昂画展后很感兴趣,一学已经沉浸其中,后来我对国画也有兴趣,妈妈建议我跟赵老师学画,变成了妈妈的师弟!我应该是年纪最小的学生,但慢慢发现国画除了学懂技术以外,老师还教晓我不少人生哲理,始终国画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其中岭南派倡议的「折衷中外,融汇古今」,跟大学发展不谋而合,而老师提到前贤画作只供参考,如果依样葫芦只会埋没自我个性,这对于我日后从事创科工作有所启发,懂得从前人的框架中有所突破,在习画中领悟了不少人生道理。
师承岭南派大师赵少昂学习国画,赵校友特别钟情于绘画木棉花。
问: 宿舍及书院生活有什么难忘的人和事?
答:爸爸有朋友在中大教统计学,因此自小已跟爸爸到过中大校园,很喜欢这里的环境。选择崇基主要是喜欢它历史悠久,师资及宿舍等配套发展成熟,崇基的环境很好,读书气氛很浓,我与当年女朋友即现时太太大部分拍拖时间是温书,图书馆自修室凌晨才关门,我们可以读到夜深;而且书院制令我有机会认识到其他学系的朋友,这点十分重要,令我明白到即使来自不同学系,同学之间也会互相支持,熏陶了我日后担任教职时,学懂与各个学系跨学科一起进行研究。
与太太是中大医学院同学。
问:今年是中大医学院成立的第43个年头,你认为未来要如何走下去?
答:我是医学院第九届毕业生,又是第九任院长,见证了整个医学院的发展。古语有云「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中大医学院走过43个年头,刚开始时当然面对不少挫折,凭着艰苦奋斗令大众见到我们能训练到出色的医生,之后进而由研究角度贡献社会;在前任院长陈家亮教授领导下,医学院跻身全球前列位置,能够与国际竞争及接轨。到了我的手上当然希望有更多出色团队,能够在跨学科的研究之上有突破性创新,这方面确实需要招揽更多人才,幸好不久之后会有新的教学及科研综合大楼落成,将来会有足够资源培育出21世纪的医生,特别在今天互联网发达的年代,病人及其家属轻易能搜集各方面的医疗信息,医生的角色更加重要,要学懂向患者解说及关顾家属需要。
赵校友(左三)博士毕业,与前任校长沈祖尧(右二)及前任院长陈家亮(左二)合照。
问: 近年人工智能急速发展,你认为能否取代医生的经验及阅历?
答:由现时至未来十多年,AI取代医生的机会十分低,将心比己你去看医生,会选择像ChatGPT弹出文字的冷冰冰医生,还是有呼吸的真正人类医生,我相信大部分人会选后者,AI目前只是辅助医生,病人及家属依然需要真人来解说及进行诊治,因此医学院必需要加强医科生在伦理、同理心及沟通的课程教育。我是科幻电影的爱好者,这类电影为未来科技发展带来不少想法,以《星球大战》为例,绝地武士身旁都有C-3PO及R2-D2两个机械人,C-3PO负责抽象思考而R2-D2负责逻辑思维,但却永远不能取代绝地武士;又例如Iron Man盔甲中的Jarvis,听主角口讲几句就代劳大量事情,但同样地不能取代Tony Stark,这正是AI未来最完美的模式。我时常说,你连汽车全自动化交由AI驾驶也未接受到,要容让AI自动控制机械臂帮你做手术是更遥远的事,始终涉及的是人命。
问: 你主理的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最新发展如何?
答:中心成立至今已有4年,一直也在进行较为前沿的机械人技术,例如采用纳米机械人于血栓溶血技术,以前只是空中楼阁,中心成立以后,就可以利用动物或尸体模型来证实,纳米机械人的溶血速度较传统方法快,有助推展到人类应用。中心设有X光及磁力共振仪器,与医院采用的仪器相似,不单能验证科研背后的成效,也能与其他初创合作,为他们提供临床研究的环境,加速他们由概念产品转化到临床应用的时间,唯有提供这个平台,才能催化本地医疗科技的自主研发。
问: 你对年青一代的医科生有什么期望?
答:医生最基本的责任是帮助病人,而帮助人难免自己要作出牺牲,甚至会比一般人牺牲更多,但牺牲是有价值的,终究人的生命是无价,但能够医治病人及改善他们的生活,换来的满足感同样也是无价。另一方面,医学发展一日千里,我毕业至今30年,由刚毕业时要开胸进行手术,到后来微创手术,甚至现时通过内视镜进行的无创手术,短短30年改变是翻天覆地,医生作为终生职业及承诺,也定必要终生学习,难以对新事物无所认知,因此要培养对新知识感兴趣的性格。我觉得当医生IQ未必最重要,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及知识已足够,反而EQ(情商)更为重要,要懂得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也要具备足够的抗逆能力(resilience),才能应对未来的新挑战。
《中大校友》人物专访短片:https://youtu.be/xF8Vx9WTtVg
访问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一十八期.中大校友事务处 2024
网上阅读《中大校友》6月号
pdf版本:https://alumni.cuhk.edu.hk/zh/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406
揭页式 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