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機械人賦予視覺及認知
劉雲輝分析香港創科優勢
人是很厲害的生物,眼睛見到物件,大腦即可指示手腳作出協調,轉化成各種動作去移動或操作物件,整個過程完美無瑕。但要教曉機械人去做同一套動作,卻非易事,要兼顧視覺、認知、動作等不同部分,當中涉及大量技術研究,人類輕易而舉做到的事情,放諸機械人卻要經年累月才能訓練成功。劉雲輝教授成立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正是希望透過研究,為機械人賦予視覺及認知,令它們未來能為人類分擔更多工作。
劉雲輝教授認為香港在機械人研發方面,不遜於周邊城市。
中心雖然以物流機械人命名,劉教授卻指出並非只着眼於物流,「物流只是一個場景,它的特色是充滿隨機性及複雜性,跟現實生活環境相類似,所以在物流場景能應用的技術,理論上也能套用到日常生活上,推動香港成為智慧城市。」他舉自動駕駛為例子,「倉庫內有極多叉車在運作,如果能為叉車加入『視覺』,變相它就可以自動駕駛,並避開障礙物或撞到其他叉車,同樣技術應用在汽車上,就能生產自動駕駛的車輛,因此我們的算法不限於物流業使用,未來也可應用於各種智慧生活之上。」
除了自動駕駛,中心另外還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為機械人賦予三維視覺,挑戰之一是電商物流時常會遇到樽裝化妝品及飲料等透明物件,我們也有方法令機械人『見到』並抓起它們;二是為機械人加入認知,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令它懂得分辨不同性質及類型的物件;最後是人機協調,就是一些機械人依然做不了的工作,需要透過工人以穿戴式機械人進行的,我們就有必要確保使用時的安全性以及效率。」
在內地讀書的劉雲輝,完成學士學位後到日本繼續深造並從事研發工作,95年轉到中大。他說三地機械人發展各有千秋,「在亞洲區,日本早年在機械人技術確佔領先位置,尤其是當地有大量工業應用,對於工廠需要使用的高精準度零部件,他們在研發技術絕對保持了領先優勢。不過近年來內地機械人技術也發展蓬勃,尤其是疫情催化了諸如送餐機械人等誕生,在服務型機械人的研發方面,內地甚至已跑贏日本;而香港則強於算法,例如剛才提到的自動駕駛技術,我們已在前列位置,最近日本Toyota車廠也跟我們合作,研究將相關技術置於他們的車輛中,可見本地機械人研究並不輸蝕。」
吸引人才離不開產業及資金
不過要令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劉教授指出人才最重要,「以近年中大的情況為例,大學提供與國際接軌的培訓,確實吸引到一眾內地最優秀的學生來港讀研究生,但會見到大部分人畢業後,選擇回國內工作。我相信要留下這些人才,需要有產業配合,香港擁有自由開放及國際化的環境,具備吸引環境供創新及創業,但純粹研發而沒有生產配套,很難發展成產業吸引人才留下。既然地理上與深圳相近,可以與他們合作,在河套區成立科研生產基地,招攬兩地人才,當然這不是一年半載能夠成事,往往要投入五至十年時間,政府需要考慮如何做好。」
另一個吸引人才的條件,劉雲輝說肯定是資金,「過去五年政府在資金方面有很多支持,特別是InnoHK確實為科研提供了大量支援,不過單靠政府是不夠的,事實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過往吸引不少私人投資,但這些投資都精明地用於地產、金融等方面,創科回報時間長及相對風險較大,並非太多人願意投資,這方面就要靠政府游說,多跟本地創投基金聯繫,讓他們明白本地創科的優勢,只要有足夠資本,人才自然流向這裡。」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三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3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3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03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