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季笙 打造AI生態圈
如果說上世紀,電腦的發明掀起了一場革命,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未來的發展,那麼下一場革命相信是由「人工智能」牽頭。現職香港人工智能及數據實驗室(HKAI Lab)執行總監的梁季笙校友(05 研究院行政人員工商管理)比我們走得更前、更快,努力為本地的人工智能和創科企業發展塑造生態圈,正集合各方的力量,為這場革命鋪路。
「人工智能(AI)可以發展到多遠? 可以應用到什麼程度?我相信是不能估算的。」梁校友說:「就像發明電力的時候,能推動到一顆燈泡發光,已夠令世人驚歎,又如何估計到電力可以用在智能手機上、用在各式各樣的裝置之中? 我認為人工智能亦是這樣。」梁校友並非在學時接觸到人工智能,他在03 年入讀中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並於05 年畢業。他回想當年入學也很好笑,「那年是SARS,同學個個都是戴着口罩的,面試都只是見到一雙雙眼睛。」不過,後來這群「只認到眼睛」的同學,畢業後反成了時常聚會的一班好朋友。
EMBA 課程日本考察之旅,讓梁校友印象難忘。
「這個課程聚集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他們和我擁有着不同的經驗。」有一節課,教授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和同學盡快簽下一份合作協議,每位同學都費盡心思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頓時協商技巧百花齊放,梁校友亦非常享受這一課,感到刺激又好玩。「或許有些技巧是我們工作時已不知不覺運用了,但課程可以幫助我更了解背後的理論,去沉澱自己所學。最有趣的是有機會讀《易經》,令我得到其他的啟發和思考。」
修讀 EMBA,讓梁校友結識不同業界的翹楚、領袖,交流心得之餘,亦成為好朋友。
課程的最後一個學期包括由學員一手一腳籌辦的海外考察之旅。「整個旅程由我們一手策劃,到日本參觀了不少企業,當中不乏耳熟能詳的品牌企業,這些都是透過同學的人脈才得以安排。」而旅途中發生的大小「蝦碌」事,同樣令梁校友非常難忘,「我們更組成了行山團、毅行者隊伍,不時聚頭。」不只是玩樂的良伴,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更在事業發展和人才招聘上都給予他很多意見。
日本考察期間,除了走訪大企業,梁校友(左三)還不忘與其他學員參觀當地名勝古蹟。
入阿里巴巴擴闊視野
梁校友原本在本地大企業從事電腦銷售和互聯網業務,而當時並不屬於科技發展的行業,而當時方興未艾的阿里巴巴向他招手。他笑說,當年港人未認識阿里巴巴,淘寶也未普及至香港,很多人只在的士的車身上看過廣告,甚至有人因而以為該公司與的士業務有關。他抱着好奇的心態進入這間公司,誰知一做就是8 年,經歷了企業的急速成長,也為他帶來很大的思想衝擊。
在阿里巴巴工作期間,梁校友經常馬不停蹄到世界各地公幹,推廣公司業務。
當時他負責拓展阿里巴巴的海外業務,為計劃出口的企業提供網上銷售平台。「那個年頭向外推廣業務主要利用展覽,使用網絡平台是新的經濟模式,很多地方的政府也很感興趣。」他一年出差40 多次,幾乎每個星期都身處國外,探索新興市場,「有時回家只是放下髒衣服,再取回乾淨衣服,又再出發。」到不同的市場推動網上推廣的新經濟模式,以前在中大研究院學到的協商技巧,固然能學以致用,而令他更為讚歎的是決策人的果斷。
「馬雲是一個很有魅力的領袖。」梁校友說,過往在大公司工作有不少框架,例如業務計劃,先要準備一份完善的資料和充分的數據分析,說服老闆自己的計劃有多完美,但此類分析報告並非阿里巴巴所追求的。「他們相信沒有一個計劃是完美的,應該容許靈活更,在實行過程中不斷摸索和糾正。而且在新經濟模式下,我們要慣於在不確定的市場上打仗,當掌握到70% 資訊時就要快速下決定,到手上有90% 資訊時,其實已是太遲。」他補充說,在未知之中學習和迅速成長,似乎成了他在阿里巴巴的日常。
他曾經見過一個越南的偏僻小鎮,就是有一位具前瞻眼光的人利用電子商務方式把村落原始的藤織成品推向世界,維持了全村村民的生計。「他擁抱了新思維,而令村中每個人都有工作。」
梁校友在阿里巴巴工作時,一年出差40 多次,這些機票票尾是最有力的證明。
AI顛覆舊經濟模式
「數據是一種很獨特的資源,不似其他資源一樣會越用越少,它是不會被消耗,反而越用越有價值,很有趣吧?」阿里巴巴的工作令梁校友看到適當的策略加上科技能夠顛覆舊經濟模式,而今天的商業發展已經離不開數據和人工智能。「香港學界有很多很厲害的人工智能研究論文,據全球最大索引摘要資料庫Scopus 統計,本港大學關於人工智能的論文引用次數及影響力在全球首三名以內,證明學府是有能力培育數據科技的人才。但商場上卻求才若渴,即是香港的市場也留不住頂尖的人才。」他感到單人匹馬去推動本地商界迎接新經濟的洪流,始終能力有限,為了達到協助創科初創企業、推廣AI 的應用、令大眾更了解人工智能的目的,他加入非牟利平台「香港人工智能及數據實驗室」(HKAI Lab),希望連結大學和企業,同時尋找投資者協助初創企業研發,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圈,期望人工智能和數據科技能在本港遍地開花。
梁校友期望通過HKAI Lab,連結大學和企業,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圈,推動人工智能和數據科技在港的發展。
「香港其實都有成功的例子,你看商湯科技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便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我經常笑說湯曉鷗教授從中大走了幾步、下了山,就能如此成功。」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本地創科,擴建科學園,又提供不同的創投基金給初創企業,而HKAI Lab 則能按企業發展的需要,提供由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投入的10 萬美金啟動基金、處理大數據的超級電腦、軟件、雲端技術等支援,目前已有13 家初創企業加入。「我們甚至邀請了商湯科技的科學家抽空過來跟實驗室的初創企業人員一起午餐,一邊吃着薄餅一邊討論研發遇上的難題,提供方向式指導。總比電郵來來回回好,又省時間,又有很多討論和啟發。」
梁校友看到商場上很多大企業亦已意識到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是未來必然發展的方向,但卻不知從何入手。「企業面對着新技術人手短缺的情況,有時企業遇上某個難題,他們會來詢問有沒有初創公司能提供到相應的技術支援,HKAI Lab 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希望為初創公司和企業客戶點對點配對。」不過,梁校友指出,有時是企業前來聽初創公司介紹正在研發的技術,才知道原來某些工序已經能交由AI 代勞,故第二個目標是幫助初創公司推廣他們的方案,尋找未來的目標客戶。第三是幫助大學把處於研發階段的技術變成可發展和實踐的方案。最後是為初創公司尋找投資者。把大學、初創企業、投資者和客戶連結一起,建立一個完整、健康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圈,把人才留住,讓他們發揮所長,改變社會,這就是梁校友參與HKAI Lab 的的最大目標,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梁校友到不同地方公幹,除了認識不同國籍和文化背景的人,還有很多難忘經歷。
AI難以取代人類工作
很多人擔心人工智能的出現會摔破某些人的飯碗,令部分工種被取代,但梁校友並不認同。「舊時代步用馬車,其後有汽車,社會本身就是不斷轉變。」他認為,本地大眾和企業都聽過AI,但應用和接受程度仍是偏低,認識的渠道少,因而理解不足,「大家較深刻的或許就是懂得下圍棋的機械人」。梁校友解釋,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是去完成某單一的任務(task),但要是多於一項任務,「例如要機械人識下圍棋,又懂玩撲克,已經是難度要求很高的技術」。而人的工作(job)是由多種任務組成,人可以同時進行多項任務,一個人也懂得幾種棋類,單是這一項已是無一個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做到,因此他認為AI 會直接取代人的工作是無稽之談。「有部分工序的確可能會被淘汰,但這也是時代變遷的必經階段,只是以往的工業革命進行得較慢,而AI 的科技發展和滲透率卻極快。」
梁校友經常在HKAI Lab 舉辦的活動中,分享個人經驗,並與初創企業負責人會面,了解他們的需要。
梁校友認為,人工智能在未來必定會無限發展,就如當時「電」的發明一樣,未來定必充滿驚喜。他坦言創科是一片「藍海」,只要肯踏出第一步就是機會。「以往創業要先拿一筆錢去租舖位、入貨,先付出幾十萬才能開始經營。現在只要寫一份計劃書,有人看中便能在創業前獲得資金,有什麼時代創業比現在更好?」他勸勉有意踏足創科的校友別猶豫、別閉門造車、別打算把計劃想到最好才推出來,「跑出來就有學習機會,很多人樂意指點迷津,一定比自己思考來得好!」
梁季笙小檔案 |
|
1999 年至2008 年 |
於電訊盈科媒體工作,曾擔任電子商務部門副總裁 |
2005 年 |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
2008 年至2016 年 |
於阿里巴巴工作,曾擔任海外業務拓展總監 |
2018 年至今 |
香港人工智能及數據實驗室(HKAI Lab)執行總監 |
香港人工智能及數據實驗室(HKAI Lab)簡介
HKAI Lab 是由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及商湯科技合作成立的非牟利項目,並獲得香港科技園公司支持。實驗室旨在培育本地人工智能技術及數據人才,推動本地創新科技發展。HKAI Lab 去年推出「加速初創企業發展計劃」,邀請從事人工智能研發的初創企業進駐實驗室,為期12 個月。期間,每家加入的初創企業都可以獲得由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提供的10 萬美元啟動資金、雲端運算和人工智能資源支援。計劃的目的是協助初創公司將研發項目商業化。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九十八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