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帶來生意靈感 以益生菌解決不同都市病
我們身體內充斥著各樣微生物及細菌,部分有害,但也不乏對身體有益的,有研究發現如果在腸道內惡菌與益生菌出現失衡情況,有機會誘發濕疹、肥胖、腸病等問題,甚至引起自閉及抑鬱等精神健康問題。曾志謙(84崇基經濟)、徐國榮(85崇基化學 / 86教育學院教育文憑 / 95研究院生物化學哲學博士)及盧景勳(02崇基內外全科醫學 / 07研究院內分泌及糖尿治理 / 08研究院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學士後文憑 / 15研究院針灸學 / 17研究院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三位校友,18年年底創立BioMed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致力將腸道微生物的研究成果轉化成產品,幫助大眾對抗都市病。
徐校友為現任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副院長(研究),早年主力研究人類基因,03年帶領團隊24小時不分晝夜工作,14天內率先破解沙士冠狀病毒基因排列,自此以後對身體各個器官染病成因產生興趣,「開始研究人體不同部位的細菌數量,以及它們與疾病的關係,結果發現大部分細菌的影響範圍均很局部,例如眼淚中的細菌只會帶來眼科疾病,而唾液中的細菌亦只限於口腔疾病,唯獨是腸道中的細菌會影響其他器官,主要原因是腸道與血管交織,易將細菌經血液傳送到其他地方,加上腸道細菌數量比較多,影響力因而較大。」
曾志謙(中)於中大同學聚會重遇徐國榮(左),經他介紹認識盧景勳(右),三人合作開拓益生菌業務。
得此發現,徐國榮改為專攻腸道微生物研究,結果發現腸道內如果沒有足夠益生菌,容易誘發各種疾病,通過測試找出體內缺乏哪種益生菌,針對性地補充,令病情改善。本來在中大從事教學及研究超過二十載,徐校友一直以為自己退休前也會待在學校裡,但是,18年一則新聞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航道,「當時一位中大醫學院護理學系的女學生,因濕疹問題而自尋短見,對我的衝擊很大。我不停反思平日只懂沉迷於研究,要怎樣做才真正落地幫到病人?結果萌生了創業的念頭,想成立一間生物科技公司,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
發展生物科技需人才及資金
要在香港發展生物科技,要面對人才及資金兩大挑戰,徐校友說他在中大任教,學生畢業後成為人才,因而毌須憂慮;至於資金問題,則在一次中大同學聚會中重遇曾志謙而解決,曾校友憶述,「出席完那次聚會,知道很多同學於科學上很有成就,席間聽到徐國榮談起腸道細菌的研究,完全改變了我對健康的看法,憑藉多年來做生意發展出來的觸覺,我覺得這門生意大有發展空間,於是邀請他一齊開公司。」
過去20年均在電訊行業打滾,曾校友95年接受《中大校友》訪問時,更表明視電訊業為終生職業,轉投生物醫學這個陌生領域,原來與工餘熱愛羽毛球有關,「當年接受訪問時,已明言不論做生意還是打工,如果對那個行業沒有興趣,很難堅持下去,更遑論成功。我自小對無線電有濃厚興趣,順理成章選擇了電訊業;不過數年前打羽毛球觸發坐骨神經痛,最嚴重一次入院住了三個月,令我開始關注健康問題,這正是我轉投生物醫學的原因。」
肥胖及濕疹是典型都市病
這個決定絕非單純建基於興趣,曾志謙說當中還存在商業考慮,「我們的產品主力解決代謝問題如肥胖,以及過敏問題如濕疹,世衞數字指出全球18歲以上人士,有三分一BMI為25或以上,有肥胖傾向,而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曾經患上諸如濕疹等過敏問題,市場原來很大。市面上益生菌補充劑種類繁多,市民揀選時可能只看產品由什麼明星或KOL代言,未必知道對自己是否有幫助,我們由測試、產品到治療提供一站式保健方案:病人先測試缺乏哪種益生菌,然後服用我們的補充劑,嚴重的甚至可以到我們的診所,由醫生跟進,當服用補充劑一段時間後再進行測試,檢查腸道細菌情況,所有結果均有客觀生物數據支持,在香港是首創。」
所有產品均在台灣廠房生產,盧景勳(左)親自前往廠房視察。
全體員工均為中大校友
翻開曾校友徐校友的公司網頁,細看科學顧問委員會名單,除了徐國榮之外,還有中大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盧景勳,徐教授是他15年的碩士論文教授,研究內容正是濕疹病人腸道微生物失衡的情況,「研究發現病人腸道的惡菌數量比一般人多,但益生菌數量卻較少,作為前線醫生,我們要解決病人問題,因此我們設計了兩款測試及針對不同亞健康問題的益生菌產品,深入了解所有健康問題,從而選擇全面腸道細菌排序測試,但如果只想針對性解決單一問題,則可選擇較快知道結果的快速測試。無論進行哪款測試,都需要有完善及高質素的實驗室,以及有相關醫護人員分析及演繹極為複雜的生物數據,我們的團隊有齊以上條件。」
整個團隊全是中大校友,志同道合一齊合作,產生了一股凝聚力。
除了專業性外,團隊另一個特色是整間公司上上下下十多名員工,全部是中大校友,盧景勳表示,「大概就是因為中大的優良傳統,大家都懂得在有限資源下,不分你我合作無間,形成了一股凝聚力,一起將事情做好。」徐國榮也感謝中大於創業上的幫忙,「近年大學很鼓勵產學研合作,對於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的舉動,大學是百分百支持的,在此正面氣氛之下,我才有空間去做好產品。」
去年中大創業日,曾志謙(右三)與同事也有參與,推廣他們的公司及產品。
徐國榮、同窗劉德華和班主任杜國威的追夢人生
作為生物醫學學院創院成員之一,徐國榮可說是推動本地生物科技發展的鼻祖,二十年前他已跟學生說,香港擁有良好條件發展生物科技,鼓勵學生盡早投身,假以時日定必大有成就,「不過近年很多學生對前景不樂觀,大多只會計劃兩、三年後的發展,很少會想到十年後香港變成什麼模樣。我小時候讀可立中學,與劉德華是同班同學,杜國威是我們的班主任,那時候劉德華已有夢想成為明星,杜sir想做導演,而我想成為科學家,經過一番努力,最終也如願以償。」
徐校友寄語師弟師妹,認定十年或二十年後什麼事情最具發展潛力,花時間努力裝備自己,肯拼肯搏,終有一日也會達成自己的夢想。徐國榮中學的畢業照,坐在首排中間的就是班主任杜國威,在他身後的是劉德華,而徐國榮就在劉德華身後,三個剛巧連成一條直線。
曾志謙小檔案
-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 1994年創辦寶訊科技有限公司
- 2000年寶訊科技在香港創業版上市
- 2000年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狀
- 2008年擔任中國農業生態主席及總裁
- 2018年創辦BioMed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
徐國榮小檔案
- 1985年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
- 1995年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哲學博士
-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
- 2000年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
- 2004年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
- 2009年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
- 2018年創辦BioMed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
-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副院長(研究)
盧景勳小檔案
-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5年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 2007年香港中文大學內分泌及糖尿治理理學碩士
- 2010年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 2015年香港中文大學針灸學理學碩士
-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
- 2018年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內科榮授院士、創辦BioMed TechnologyHoldings Limited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二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0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6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006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