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專題】校友分享開心秘訣—將救災經驗帶回香港 張依勵藉心理支援服務 助人應對逆境



美國分析網站24/7 Tempo今年8月選出全球25大生活壓力最高城市,香港排名第一!該網站根據多個指標選出世界上生活壓力最高城市,包括平均每周工作時數(香港為42小時)、平均每程交通耗時(42分鐘)及蓋洛普世界快樂指數(香港在186個城市中排名114)。2020年,活在疫情陰霾下,加上經濟受壓,心情難免更差;香港人,有什麼方法可以排解煩惱,重拾歡笑呢?今期我們邀請來自不同界別的校友,從他們的專業或經歷,傳授減壓方法,每人更會分享一、兩個私底下令自己快樂的秘訣。希望大家細讀後發覺:「開心,其實不難!」

將救災經驗帶回香港 張依勵藉心理支援服務 助人應對逆境


張依勵表示,面對疫情多番爆發,最重要是相信疫症總會過去,只要心存盼望,自然能改善心情。

世界衞生組織2004年列出導致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的重大因素,抑鬱症排第三,並預測在2030年將躍居首位,誰料於2017年,抑鬱症已超越癌症及心臟病升至第一位。張依勵(07崇基心理學 / 09研究院臨牀心理學 / 14研究院公共衞生)說,從以上數據可見,及早關注精神健康,對社會及患者有幫助,尤其在疫境下常出現焦慮及恐懼,「願意付出時間用耳朵聆聽,對情緒不穩的人會有幫助。」

患上傷風感冒,大多數人會看醫生及請病假,但如果精神狀態不佳,卻沒有同樣待遇,張依勵(Eliza)坦言,「過去兩年,本地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已有所提升,當然要僱主接受精神健康欠佳時請病假,相信還要慢慢推進;目前不少家庭科醫生均有接受精神科培訓,可以從患者的談吐、行為、生活習慣看看是否出現異樣,協助他們接受治療。」

作為香港紅十字會臨床心理學家暨心理支援服務主管,張校友曾赴尼泊爾、孟加拉、利比利亞等災區或疫區,參與災後心理情緒支援工作,怎也料不到這些外地經驗,有一天會應用到香港身上,「年初見到疫情持續,於是擴展『Shall We Talk』預約心理支援服務,與求助者傾談及商討處理方法。曾經試過有身處日本鑽石公主號的港人致電,亦有求助者因身處疫廈或區內確診個案上升而感到擔心無助,除了照顧他們的情緒外,亦要提供實用的健康防疫資訊,助他們對抗疫情。」

每天為自己設立小目標

熱線成立至今,張依勵表示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初期由於對新冠肺炎認識有限,許多市民對傳聞產生恐慌,然後搶購日用品等,「2014年我在西非利比利亞救災時,就遇到同一問題;當地爆發伊波拉疫症,有穿着保護衣的控疫人員前往村落噴灑消毒藥物,但依然有人死亡,有村民謠傳消毒噴霧是殺人兇器,甚至將控疫人員殺掉。」雖然香港情況未至如此嚴峻,但張校友表示也有求助個案表示困擾,「我會建議他們不要全日24小時關注疫情消息,以免過量吸收;第二,接收資訊時要冷靜分析,集中看有公信力權威人士所提供的資訊。」


2014 年張校友到西非利比利亞救災,了解到居民相信伊波拉疫症是某位神話人物降世殺人。

至於第二階段,則是疫情轉趨嚴重時,港人需要長期留在家中,或是因封關見不到家人而產生不安情緒,「長時間被困於狹小空間,或是接觸不到家人,易令人產生無望的感覺,我們團隊參考了不同文獻及治療個案資料,設計出一套『十四天心理健康日誌』,每日訂下一個小目標,例如執拾家中物品、閱讀書本的一個章節、打電話與一位朋友聯繫,透過簡單易做的活動去重整心靈,保持心境健康!」別少看這些簡單貼士,健康日誌已被翻譯成多個語言版本,近至日本遠至千里達等十多個國家均有採用,「始終香港較早接觸到今次疫情,我們的經驗全球也用得着。」

我的快樂秘訣

張校友說每日抽時間做靜觀練習,作為減壓的方法,但最有效是周末或假期投入大自然懷抱,「我喜歡帶家中狗隻到海灘散步或者行山,效法日本流行的森林浴(shinrin-yoku),讓自己置身於大自然,用身體感官去感受四周,於山林中進行呼吸練習,與自己重新相處。」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零四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0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12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012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