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氣候倡議家鍾芯豫獲邀赴南極考察
呼籲納入海洋
推進2035年碳中和願景
鍾芯豫Natalie(19伍宜孫地理與資源管理學)還是小五學生時因訪問極地探險家李樂詩博士受到啟發,以應對氣候變化危機為志願。中大畢業後,Natalie獲利黃瑤璧千禧獎學金到牛津大學修讀環境變化與管理哲學碩士,並代表香港遠赴西班牙馬德里出席聯合國COP25氣候變化大會。出眾的氣候倡議履歷,令她今年2月獲邀參與世界首個南極氣候考察之旅的專題紀錄片拍攝,在極地親歷多個難忘畫面。返港後,她積極在社區講解海洋氣候危機的迫切性,鼓勵大眾從改變小習慣入手,結集力量,減緩氣候變化。
鍾芯豫今年2月獲邀參與南極氣候考察之旅,並在極地展示中大校徽。
難忘冰山崩塌震撼
14日南極之旅由知名海洋生物學家Dr. Sylvia Earle帶領,110多名團員來自不同地區的科學家、官員、原住民等,Natalie是唯一的香港代表,亦是少數30歲以下的團員。南極擁有全球七成淡水資源及大部分冰蓋,生物多樣性豐富,Natalie指研究南極海洋生態,可洞悉全球海洋在氣候變化下遭受的影響,「我們致力探討創新方案守護海洋和氣候,激發海洋的潛力,推動2035年前達到碳中和。這是艱巨的目標,許多國家目前的意向是2050年達到碳中和,透過把海洋納入為吸收碳排放的藍色力量,加上大家都盡力,有望產生漣漪效應,提早達至碳中和。」
團隊收集到南冰洋的10個表層海水樣本,初步發現所有樣本均含微塑膠。同時進行了鯨魚研究,分析鯨魚在環境改變下的習性。
Natalie首次到訪極地,經歷畢生難忘,「最震撼的是目睹冰山崩塌,那巨響如爆炸聲,拉着掀起猶如小型海嘯的巨浪。旅程中只見到三種企鵝,數量比預期少,初生企鵝也受更頻繁的暴風威脅。此外,我原以為南極鋪滿白皚皚的冰雪,但全球暖化令雪地都覆蓋着大面積的綠色雪藻,雪藻令雪地可反射的陽光減少,加劇氣候暖化,產生惡性循環。」
南極之旅由88歲的Dr. Sylvia Earle(右)帶領,她的冒險精神成為Natalie的榜樣。
減日常微塑膠 磷蝦讓給企鵝
考察之旅結束後,Natalie到多所學校和機構演講,分享第一身經歷,「大眾未必想像到南極生態跟全球氣候危機的關連,若南極所有冰架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將會上升60至70米,許多國家會被淹沒。我計劃於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舉辦展覽,以多媒體向公眾呈現南極與氣候、海洋保育的關係。」要守護海洋,她說莫謂小善而不為,「減少使用含微塑膠的產品,避免購買合成纖維衣物,因為這些物料洗滌時會釋出微塑膠,也可在洗衣機加入濾網濾起水中微塑膠。港人愛吃海鮮,宜選擇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捕獲或養殖的海鮮。磷蝦是多種南極動物包括企鵝的主要糧食,磷蝦的數量已因過度捕撈和海水變暖而大幅減少,大家應拒絕購買磷蝦副產品。」
氣候反常影響企鵝生態,令初生企鵝更難生存。
支持伍宜孫書院Go Green精神
Natalie畢業於傳統名校,成績優異,當年不少老師建議她選擇法律或醫科,然而她自小矢志修讀地理學,「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課程涵蓋多個知識領域,最難忘到濕地公園甚至天橋底等地作實地考察,除激發我的求知慾,亦有助我建立起一套正確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此外,伍宜孫書院宣揚Go Green!Be Sunny!的精神,跟我的環保志向十分吻合,書院更設有中大首間以激發學生創意為本的設施─創意實驗室(c!ab)。」
大學一年級,Natalie已跟朋友創辦環境教育社企「V'air低碳本地遊」,推廣環境教育和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們舉辦了逾300個環保教育項目,又出版兩本綠色旅遊書。未來將發掘更多本地生態旅遊業,亦鼓勵鄉郊居民參與,希望有助振興鄉郊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環保議題無分國界,大灣區更與香港息息相關,深圳最近成立了國際首個紅樹林中心,V'air計劃聯繫大灣區的環保組織,發揮協同力量,一起守護區內整個生態系統。」
中大畢業後,Natalie獲獎學金到牛津大學修讀環境變化與管理哲學碩士。
V'air除推動本地綠色旅遊,也舉辦活動協助清理海洋垃圾。
《中大校友》人物專訪短片:https://youtu.be/6ya7zESRpx0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四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3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6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306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