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博士後鄭翀旻
迷上砌積木
也愛研究醫療科技
LEGO在丹麥語解play well,它不只是小孩玩具,也擁有廣大的成年玩家。「玩得好」的鄭翀旻(16聯合生物醫學工程學 / 18研究院外科 / 21研究院外科哲學博士),喜歡砌積木也愛梵高,誤打誤撞下把兩者糅合,創作出《星夜》LEGO,更將它商品化。另一方面,他醉心於科研,與中大醫學團隊研發用於微創手術的智能磁導內窺鏡,並獲得國際獎項。他表示難言明砌積木與生物醫學工程學之關連,然而積木作為創作媒介,不只是藝術和創意的呈現,過程需符合一些數理要求,猶如解難遊戲,而設計醫學工程儀器留意小零件的尺寸,對整體表現或有大影響,兩者皆是專業學問的體現。
鄭翀旻喜歡中大環境優美,文化非常吸引,而且人與人之間相處輕鬆。
創作梵高《星夜》LEGO
鄭翀旻(Truman)童年時在哥哥的帶領下開始接觸LEGO,最初是玩那種經典紅桶子,滿載不同顏色的積木零件,沒有說明書,可自由發揮。其後積木被其他嗜好取代,直至近年他對LEGO容許創作的性質感興趣,透過軟件,不用買積木也能重拾砌LEGO的樂趣,並在網絡上分享個人作品。他愛創作兩類型的積木,其一是可愛類,其二是型格類。
Truman發現將一些LEGO的零件疊在一起,隨機排列間距,遠看有點像梵高那種粗筆觸的感覺,靈機一觸,「梵高作品中我最愛《星夜》,積木是3D媒體,畫作則是2D,我想把此名畫2.5D化,以突出畫中景物的層次感。」結果花了三至四個星期,成功創作出《星夜》積木,並上載至官網「LEGO Ideas」平台,得到10,000票支持,經評估後獲批成為官方生產的積木套裝,今年年中正式發售。平台自2008年成立至今,有數十件作品被商品化,Truman是香港首個成功者。「此平台供世界各地的創作人參與,哪個地方的人贏也沒所謂,最重要的是作品好不好,或者自己喜歡與否。」
Truman的《星夜》LEGO層次感明顯,將梵高的用色及筆觸栩栩如生地呈現。
智能磁導內窺鏡屢次獲獎
Truman在中大度過了九年學生生涯,學校於2010年首次開辦生物醫學工程學課程,他當年選科時認為這新課程別具意義,「我本來就對工程學很有興趣,覺得這學科除了做一些科技用品,糅合生物醫學知識,也可設計出幫助病人的工具,減輕病患痛苦,或者研發新儀器便利醫生做手術。」該科畢業生出路眾多,他毋忘初心,選擇留在中大踏上醫療科技研究之路,「威爾斯親王醫院是中大醫學院的教學醫院,醫生與我們關係密切,研發過程中若遇上疑難,很快就能獲得醫生的回應。」
用於微創手術的智能磁導內窺鏡,靈感來自一位醫生的意見。
Truman現時是中大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近年他與中大團隊包括中大外科學系副教授李崢教授、中大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教授吳士衡教授、中大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和中大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研發用於微創手術的智能磁導內窺鏡。裝置包括兩個部分,內部是一個小巧磁力內窺鏡,可「貼」在病人體內,能旋轉或滑動以改變鏡頭視角;外部則是一個機械臂,可利用磁力驅動內窺鏡自動追蹤由人工智能在病人體內探測到的目標。新發明無需佔用病人身上的切口,亦避免了術中儀器的碰撞,使手術流程更加順暢。這發明在2019年EMedic全球比賽中獲金獎,又獲得「2021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銅獎。Truman指醫療儀器開發時間平均需要五至十年,希望未來兩至三年,該智能磁導內窺鏡能臨床應用,減輕外科醫生的負擔。
Truman(右一)與中大團隊努力改進智能磁導內窺鏡的功能,期望盡快作臨床應用。
《中大校友》人物專訪短片:https://youtu.be/81sJH6r_PC0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二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2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12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212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