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vents & news

【健康科技特輯】遺漏申請專利成慘痛教訓 鄧亮生透過創業將基因技術商品化



遺漏申請專利成慘痛教訓
鄧亮生透過創業 將基因技術商品化

聽過很多人的創業原因,卻從來不及鄧亮生(91聯合內外全科醫學 / 02 研究院醫學博士)般特別,為了保障他的研究專利,「從事罕見病研究十多年,早年最大成就是發現卡尼丁缺乏症(CarnitineDeficiency)這個遺傳病,不過因為忘記為自創的『卡尼丁』三字申請專利商標,被一家動物飼料公司搶先註冊商標,汲取教訓,今次研究早於 2017 年已申請專利,更索性創業帶到商業模式下運作。」結果成功在今屆中大創業日創業大賽奪得季軍。

鄧亮生預計技術明年可以推出,正申請取得相關認證。

血液內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鄧校友十年前已開始着手研究,希望從細胞的基因反應,判斷到身體狀況,「我與團隊收集到 20,000 位病人的基因,不斷加以比較及分析,整合一個數據庫。疫情初期本來是想透過數據,來研究人體注射新冠疫苗後的反應,後來發現疫情終有完結的一日,單單研究疫苗反應很難令項目有持續性,於是改為研究發燒原因。」

在中大讀書時,除了忙於讀書及研究,印象最深刻反而是旁聽李天命教授的哲學講堂,啟發日後對事情的思考方法。

持續發燒後果可以很嚴重,鄧亮生指出病人持續發燒的原因,較常見的包括由病毒、細菌感染或肺結核病引起,傳統要靠種菌檢測才能斷定,「一般需時數天至四個星期,病人在這段期間除了苦等報告以外,沒有什麼可以做到,而且檢測價錢由數千至 1 萬元不等,成本效益很低。我們的專利技術,只需了解血液內單核細胞的反應,情況就似你問細胞哪裡不舒服,它用 emoji 回答般,再結合我們的數據庫,最快 3小時可以知道發燒原因,而且檢測只需約 500 元。」

團隊中大部分是鄧亮生的學生,一起努力研究及優化檢測方案。

檢測技術醫生准家人試用
不過萬料不到的是研發出技術,第一個應用到的是自己親人,「2021年尾,有家人進了醫院,持續發燒一段時間也找不到原因,我游說醫生採用我的技術,給他看了很多研究文件,最後他應允我的請求,結果發現原因是由藥物敏感所致,令醫生因此有了治療方向。」經此一役,鄧校友更覺得這發明造福人群,於是努力尋求商業模式合作,「初步盤算是先以 B2B 形式經營,將檢測技術以 OEM 形式售予化驗所,希望藉此能打開市場。」

由 2019 年創業至今,此專利技術先後奪得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銀獎,以及日內瓦發明展金獎,他說每次比賽均令自己進步,「參賽時答評審問題,要對技術優勢、商業模式等方面有具體確切的答案,每次參賽都要努力想一遍,看看公司是否已經做到。不過參加中大創業日就有更多額外收穫,多了校友聯繫,也促成了大量媒體訪問,令我們的曝光率增加不少。」


除了本地比賽,公司亦參與了多個內地舉行的比賽,獲得不少獎項。

對於想創業的人,鄧校友說要不停找人傾講,「以我為例,在大學做教授只懂得做研究,與現實世界很抽離,未必知道做出來的研究,究竟在市場上什麼地方可以用得着,也要不停找醫生及同行打探,慢慢才摸索到目前的商業模式。因此有好的意念,就要把握時間立即去做,而且要跟行內人傾談,才會有確切方向知道怎樣走下去。」


去年他(後排左二)獲日內瓦發明展金獎後,與其他得獎者獲邀與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合照。

鄧亮生小檔案

  • 1991年‧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
  • 2003年‧英國劍橋大學客席研究員
  • 2009年‧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教授
  • 2010年‧成立細胞圖譜有限公司

訪問原文:《中大校友》季刊第一百一十二期.中大校友事務處 2022

網上閱讀《中大校友》12月號
pdf版本:http://alumni.cuhk.edu.hk/zh-Hant/magazine/categories/pdfversion/202212
揭頁式ISSUU版本:http://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issuu/